
一、小米的逻辑之一:经营先于管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,小米的第一个逻辑是“经营先于管理”。我相信你们在参访中对此是有感觉的,从昨天的小米老师到现在的老师,他们基本上都在谈经营层面的事情——怎么设计模式,怎么找风口,下面的人怎么圈客户、做产品,这个公司上上下下弥漫的是经营的气息,都在谈生意。我觉得这是小米的厉害之处,它牢牢把握住了商业的本质。我们学华为、学美的,这条线路是很明显的,除了阿里的风格有点得瑟,别人都是不端、不装,讲生意。
关键是要找到你的成本结构与客户体验的一个连接点,据此进行价值定位。小米的逻辑就是它的价值定位,围绕着性价比入手,承诺让顾客“闭着眼睛买”也不会吃亏。第三个要素是你的业务过程,业务过程是不是能支持你的这些价值行为,你怎么去重构它?第四个要素是关键资源。为了达到你的价值获取,你要控制住哪些关键资源,要在哪些环节上建立起你的能力?小米做每一个产品,都会从这四个环节去找,去逐一把里面的经营逻辑捋透,它遵循的逻辑也是具有这种系统性的。
三、小米商业模式的进化这是小米的第一代商业模式。雷军看到了这个风口之后,他遇到的难题是什么?虽然看到了两千块以下手机市场的风口,但先要算一笔账:抛去研发、管理、财务等成本,光是手机的制造成本就要一千块,同时手机市场传统分销渠道的费用也很高,总营销成本能占到售价的50%。也就是说,如果要做两千块以下的手机,按照现行市场的各种成本,如果不走假冒伪劣的路子是无法办到的。这就是雷军遇到的难题,所以他向黎万强下任务说:要找到我们的路子,不能在制造上打折扣,营销成本要降到制造成本的一半。这样才有了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方式。
深股通标的中,五粮液遭抛售逾3亿元,而格力电器和海康威视的净买入额分别达到了3.53亿元和2.98亿元。此前,青睐权重蓝筹大盘股的北向资金,在沪股通的买入额往往高出深股通,形成“沪强深弱”格局。但这种情形在近日发生了明显变化。近5个交易日,北向资金在深股通的净流入,均超过沪股通。特别是3月4日,沪股通当天净流出8.16亿元,深股通净流入额则高达43.56亿元。
在2014年的年报中,华西股份表示,“(未来将)继续贯彻稳健经营策略,在稳步提高公司产品质量的同时,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优势,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,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……不断提高公司资本规模和运营能力……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。”而在2015年的年报中,华西股份表示,“公司自此确立了建立‘投资+融资+资产管理’金控平台的转型战略。”
在中药注射剂管控持续收紧的大趋势下,虽然公司的主打产品未被调出医保目录,但未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,尽管公司通过市场措施和销售策略稳定现有产品市场规模,但压力已经现实的反映在销量上。工业大麻收割期将至 能否弥补业绩颓势?龙津药业在半年报中表示,公司正在积极发展工业大麻等新业务,对外寻求投资机会,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主营业务收益,从未可以应对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。